心海绽放的誓言
评长篇小说《国家监察行动之刺心者》-8797威尼斯老品牌

长安网

省直网站
长安网群

心海绽放的誓言
评长篇小说《国家监察行动之刺心者》

发布时间: 2023-06-14 文章来源: 法治日报 作者: 楚建锋

 

  新近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国家监察行动之刺心者》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刀阔斧进行司法体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以一起疑窦丛生的车辆行驶途中突然爆炸、女司机当场死亡的案件为开端,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地拉开了以查处一系列贪腐案件为主线的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生死时速的全面从严治党、反贪惩腐的历史性画卷。

  该书全方位展示出反腐败斗争从治标到治本、标本兼治和“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祛疴治乱,“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揭示出反腐败斗争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从部门到系统、领域,从一区一域到一地一市域,从个人到“拉山头、结帮派”再到政商勾结、不断形成利益小圈子、小团体,从显性到隐性,从单一到复杂多样,致使腐败与反腐败之间的较量步入由“攻城”到“攻心”的深水区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尤其展示出反腐败是党心所指、民心所向、人心所愿的历史性变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可读性,是一部描述党中央始终以一刻不能停、永远在路上的“顽强的斗争精神,补天填海的气概和担当”,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里程碑性长卷。

  其一,以心吐纳自然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没有一眼“望穿”秋水之功,洞若观火的“真功夫”,写不出高妙的正义与邪恶、惩治与贪腐间心理较量的文学作品。

  “天理”与“人欲”、善与恶的静与动、此消彼长,皆源于心。以仁为心体,即天道与性命通而为一,道心与文心为一。这部作品正是“应天理”而真实、自然的表达和流露,是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有血有肉、有启迪有警示的反腐败上乘佳作,更是用心用情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司法体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干部英雄群像,不断形成贪腐“人人喊打”高压态势的社会生态的文学再现、艺术写照——人物入木三分、情节丝丝入扣、推理有序演进、法规烂熟于心、攻防张弛有度,把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艺术再现,可谓匠心独运、耳目一新。

  其二,气盛言宜天地心。气质和学养,体现出作品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也是作品独立精神境界和文学观照的综合表达。小说在浑然流转中,从容不迫、“慎其实,实之美恶”地表达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地良知、知行合一”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天地万物为怀、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字里行间,无不透视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确保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举世瞩目成就。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使反腐败进入新阶段,也将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能否统筹安排、精准施策,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能否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用好各项监察调查措施,坚决查处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行为;能否推动机构、职能和人员全面融合,始终坚持从政治和大局上考虑问题、谋划工作,促进理念认同、思想认同、作风认同、文化认同;能否形成监察机关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体制机制;能否强化自我监督、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对纪检监察权力行使的全过程监管等一系列新机制、新要求、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该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其三,不负人民拳拳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圣人千言万语,不失其“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本心。在东风浩荡、激浊扬清的反腐大潮中,革命理想高于天!新时代,纪检监察队伍要永远铭记入职宣誓时的铮铮誓言、拳拳之心,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忠诚和担当、初心和使命、干劲和血性,“吾日三省吾身”地发挥着纪检监察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的忠诚卫士的中流砥柱作用,使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该书通过对日常办案工作的叙述和描写,刻画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与担当、英勇与智慧的铁军形象。

  其四,万源化根巧攻心。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部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跳出一般反腐题材重于“画皮”、轻于“画骨”,只注重对场景、侦查与反侦查过程的渲染和描写,轻于对“心”的刻画的窠臼,独辟蹊径,善于用对话和恰到好处的眼神来展现纪检监察干部与犯罪分子较量的“筋骨”——“道心”与“魔心”的“心战”,使作品不断达到“攻心”的艺术效果,不由自主让人沉浸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渗透力、向心力中,让人从中不由读出纪检监察干部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爱、大情大怀。

  其五,观澜镜鉴涤心魂。书写历史,书写变革,反映现实、观照人生,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是文艺创作永恒的主题。与此同时,正确的价值导向是作品的生命线,承载着自古至今“文以载道”“移风易俗”“以和为美”等中华民族文艺创作的社会责任,决定着作品是否“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现实意义和社会责任。

  因而,作者通过该书向社会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从而提升人的道德操守与精神境界,是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

  总之,小说无不寄托着作者对社会、人生与生活严肃而深刻的思考,表达着对美好人生和生活的向往,从而使读者受到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与审美的熏陶。读后,既唾弃、鄙视“不良”,又让人警醒和引以为戒,更让人涤魂荡魄,受益匪浅。

   
供稿:
责编:丁平
长安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