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说,我们这就受理跟进!”
发布时间: 2022-11-24 文章来源: 作者:
“您好,这里是邗江区法律援助中心,有什么可以帮您?”
嗯,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近日,扬州市邗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了一起讨薪案件,45名农民工因某商业项目工程停工,被拖欠4个月工资。承办律师先后与工程分包单位、总包单位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深入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告知法律后果,协商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解决方案。最终由总包单位先行垫付50余万元,款项全部汇入法院账户,确保农民工工资实际到位。
近年来,扬州市邗江区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积极延伸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阵地建设触角,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
厚植法治“土壤”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全区2118名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运用理论“讲”、技能“学”、典型“说”、群众“评”、上门“帮”、文艺“演”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让普法宣传融入农村群众生产生活。
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五老”法治辅导员等作用,在辖区内15所中小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巡回讲座。结合法治教育名师培养工作,吸纳扬州大学“童法同行”团队,创作出品《童法童行之西游园》《灰姑娘》等10余部系列普法动画,内容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环境保护、肖像权保护等法律问题。
组织“八五”普法讲师团,广泛开展涉企类以案释法专题宣讲,举办“百团进百万企业”安全生产法律知识竞赛,编印发放《疫情企业法律问题指引汇编》《扬州市邗江区涉企行政指导》等宣传材料。
做精做细服务“文章”
优化城乡间法律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三所入村”,让农村群众共享公益式、普惠式法律服务。
公布“区属律师信息库”,供村(社区)按需选择。法律顾问每月提供现场咨询不少于8小时,每季度讲座不少于1场,通过法润民生群、网格管理群等提前发布活动信息,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找准基层治理中的法治需求,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和独特的“中间人”身份作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帮助等贴近式服务。
拓展合法性审查工作外延,将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纳入审查范围,对涉农合同、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等提供专业意见。
组织法律顾问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出具法治体检报告,梳理法律风险点,帮助企业建章立制、规避经营风险。针对区域劳资纠纷案件,及时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正当权益。
拓展挖掘阵地“精品”
以培育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项目、法治文化特色园等为抓手,重点打造以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墙绘等为代表的法治景观。探索绘制法治阵地“四线图”场景,将法治景观串点成线,结合名人、湿地、渔村等人文和自然资源,建成高宝邵伯湖渔业法治文化广场、润扬森林公园青少年实践基地、蒋王黄泥沟民法典公园、新盛生肖法治苑等特色法治文化阵地。
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法治元素相融合,进行“法治版画”创意普法;将普法与大运河文化相融合,征集《法治运河谣》;将普法与践行法治新时代精神相融合,传唱《我们生活在法治新时代》,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知晓度、美誉度。
搭建“援法议事”平台,广泛开展基层“援法议事”活动,围绕垃圾分类点选址、老旧道路改造、公厕改造升级等基层治理难点痛点问题依法依规解决,形成方巷镇“‘渔’法同行·议事为民”、蒋王街道“公园议事·共话民生”等活动品牌。征集推广“为有源头活水来”“枇杷树下议物业”“点亮百姓回家路”等典型案例。
每月安排1-2场次的乡村“法治下午茶”活动,如杨庙镇苍颉村利用本地苍颉贡茶特色产业,创新“流动法治茶室”形式,与群众拉家常、话法治,获得良好社会效果。
摸排把脉问题“症结”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配强法律服务资源。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等部门联动,强化“访调、诉调、检调、公调”对接,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与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纠纷解决机制。
打造“民间人才 专业人才”的人民调解队伍,充分发挥其热衷管“闲事”、乐于讲“和事”、善于牵“人脉”的特点,全面引导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形成杨庙老兵议事堂、甘泉双山村“老支书”、方巷沿湖村“新乡贤”等工作品牌。
在方巷社区卫生院设立“法律门诊”,努力化解医患纠纷。在信访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依托“春涛法律服务中心”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持续推广“苏解纷”、调解小助手等线上处置平台,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矛盾诉求。15个司法所创新打造网上“调解超市”,为群众搭建起说事、议事、调事平台,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